壬寅虎年两岸新春灯展“虎灯”大联展
虎弟、虎妹、虎妈、虎爸,虎虎生威、生龙活虎、虎头虎脑……壬寅虎年元宵佳节,两岸多地都展出了精心规划的“虎灯”,节日气氛已然“拉满”。
各地为元宵灯展布展的“虎灯”均已露脸,各有特征,十分风趣。上海豫园的“虎灯”虎虎生威,落款虎跃东方;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的“虎头帽”主题灯组,浸透安全夸姣之祈盼;还有台湾高雄爱河上空,用1500台无人机于夜空中排列出虎头造型……
此外在江苏南京、扬州,辽宁沈阳,河南商丘、郑州,江西南昌,山东济南,广东潮州,福建厦门,台湾台中等两岸多地,都有根据各地特征、精心预备的壬寅虎年新春灯展。正所谓福虎迎春至,天边共此刻!两岸共迎元宵佳节,祈福安全健康。
两岸元宵灯展里的“此乡似故土”
2022年两岸灯展——方特新春夜游赏灯活动本年1月22日晚举行亮灯典礼。本年的灯展将持续至2月15日(阴历正月十五),横跨新年假日、元宵节等中华传统节庆日,结合了海峡两岸文明特征和新春特征,共展出23组大型花灯。传统花灯结合艺术、人文、科技、时髦元素,营造出浓浓的年味。
汹涌新闻记者注意到,本年2月8日出书的《我国旅行报》刊文《厚“礼”留客过福年》重视了2022年两岸灯展。
“本年没有回台湾,挑选了就地新年,没想到在厦门能欣赏到这么美丽的花灯。看到了解的节目,领会到浓浓的家园味,我觉得很温馨。”在方特新春夜游赏灯活动现场,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一边拿着手机摄影,一边激动地说。
“福建是全国仅有以‘福’字命名的省份,‘福文明’资源丰富。”福建省文明和旅行厅相关担任人介绍,新年假日,福建环绕“福文明”主题,推出1000多场展演展播和展览展现活动“大礼包”,邀约市民游客过一个欢喜喜庆、文明吉利的新春佳节。
新年假日的厦门方特东方神画,流光溢彩,花灯高挂,年味正浓。2022年两岸灯展招引许多市民游客观赏打卡。园区内,23组交融海峡两岸文明和新春特征的大型花灯、大大小小的“福文明”元素、《贺新年》等新新年目,备受在厦门新年的两岸同胞喜欢。
据中新网介绍,本年,方特初次将“福文明”元素引进灯展。灯展相关担任人称,千百年来,两岸同胞各种方法传承和演绎着福文明,在喜庆的新春佳节更是“福文明”的生动演绎,园区内大大小小的“福”也将为活动添加亮色。
23组特征灯组,别离坐落于园区内的各个景点,错落有致。哪吒闹海、梁祝等将中华传统的故事融入其间,让灯火与造型联动;南瓜马车融入高科技人像互动方法,招引许多孩子排队打卡,游园其间,不管是大人孩子都能在发现传统美的一同,找到趣味。
2021年,台籍南音艺人卓圣翔、林素梅成为福建省南音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在本年厦门灯展亮灯典礼现场,他们携手厦门南音艺人一同带来一首愉快的《贺新年》,为两岸灯展奏响欢喜的序曲。“这些节目,带着儿时家园的滋味。”一位现场的台青受访时表明,仿若韶光络绎,回到家园的戏台。他慨叹,两岸的新年都是相同的,相同的热烈,相同的温暖。
厦门是现在大陆台胞最多的城市之一。受疫情影响,不少台胞挑选在厦门就地新年,厦门方特便成为他们领会喜庆年味、一解思乡情怀的欢喜目的地。厦门方特“赏花灯 寻年味”的新春活动将持续至元宵佳节。到时,灿烂的花灯大赏以及精彩的文明主题活动,会让更多在厦在闽台胞领会“此乡似故土”的友情,具有一段难忘的新春假日。
在海峡彼岸,“2022南投灯展”1月29日至2月20日在台湾南投举行,新年期间已招引不少民众观赏。
据台媒报导,本年南投灯展会场扩展设置大陆灯区,从上一年5个城市添加至9个,成为灯展中主题灯区之一,包含上海、河北,以及浙江的杭州市、海宁市、湖州市、温州市、宁波市、义乌市等城市参展,充沛展现大陆花灯工艺,为南投灯展添加多元特征。
南投灯展本年迈入第7年,从前由于接连约请大陆“铜梁火龙”登台扮演,形成颤动,灯展游客人潮汹涌;上一年疫情爆发,仅敞开“自在观赏”,游客数遽减。本年,南投县府铆力再战,规划主灯“虎哩旺”及16个主题灯区,还推出无人机焰火秀等10大亮点。
台胞陈竹音:是幼年的热烈,是家的温暖
“元宵节到了,期望家家户户团圆吃汤圆,祝福祖国安居乐业!”台湾动作艺人陈竹音在视频里说道。视频拍照的地址是在江苏盐城,这儿有陈竹音的第二个家。
吃汤圆、提灯笼是大陆过元宵佳节的风俗,台湾地区也相同。在盐城的家里,陈竹音用力把元宵的灯笼压成圆形,再套上金灿灿的装饰品,挂在了贴着春联的家门口。立春往后,春光潜动,暖阳软风晴窗,大红灯笼高挂,又添加了几番年味。
回想起小时分在台湾过元宵节,陈竹音向汹涌新闻(www.thepaper.cn)振奋地同享道,其时她和小朋友们喜欢拎着灯笼在街道上玩耍,舅舅会把竹子切成一段段,再往竹子里塞布条焚烧。奶奶包着手艺汤圆,再点上红晕,标志着喜庆团圆。芝麻、花生和咸肉汤圆都是咱们最爱吃的。其间,咸肉汤圆包着炒熟的香菇、虾米、芋头、猪肉等,足足有小孩子的拳头那么大,再放进红葱头和茼蒿菜汤煮熟,甘旨极了。那是陈竹音过元宵节最思念的滋味。
本年元宵节,陈竹音计划跟老公去盐城新丰镇的荷兰花海景区赏花赏灯展。她的老公在这儿作业,是山东临沂人。由于疫情的联络,本年新年他们挑选就地新年,跟搭档们一同吃了年夜饭。
最让她形象深入的是2021年的新年,她跟老公的家人在山东度过,走亲属、放焰火、吃汤圆。从小在台湾基隆、台北长大的她,对山东村庄的新年风俗兴趣稠密,她跟着亲属们一同烙饼,吃面食,看着勤劳的山东人怎么手艺制造面食、榨花生油。村庄房子矮小,她在小麦地上自在快乐肠奔驰,看着焰火从地平线上像火苗相同蹿到上空,再扮演戏法般变幻出炫丽的图画。焰火陨灭后,一望无际的星空挂着一轮残月,月晕如环模模糊糊。
那是她第一次在大陆新年,她描述自己其时像是坐上了时空络绎机,回到了幼年过节的热烈气氛,感触到了家的温暖。
台湾和大陆过元宵节也有一些纤细的差异。嫁到山东的陈竹音发现,原本这儿岁除喜欢吃“包子”,台湾管这叫做“饺子”。并且山东人还会在饺子里包钱、包糖,看谁可以走运吃到。手机付出红包也成了大陆年青人之间常用的拜年方法,在她看来,线上红包比较于纸质红包仍是少了点年味,不过也带来了便当,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也可以此来表达新年祝福。
陈竹音说,自己越来越喜欢大陆的日子。她结业于台湾大学日语系,2020年9月从台湾移居到大陆。平常除了拍戏之外,她偶尔也会往复于盐城和上海两地,接一些翻译的作业。此外,身兼多职的她还在写网剧的剧本,以及在多个交际资讯平台上发布文章,兴办自媒体。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决心,期望可以在大陆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负,过上喜欢的日子。
“北漂”台胞张耀之:看了舞狮,很想阿嬷
“元宵佳节,灯火阑珊,本年台湾宝岛灯展在我的老家高雄举行。我在老北京与咱们喜度佳节,庆元宵,共赏灯,话团圆。”近来,来自台湾的舞台剧艺人张耀之在交际平台上发布短视频说道。在他身后,北京的老茶室早已张灯结彩,人们聚会谈笑自若,老街飘着浓浓的年味。
张耀之向汹涌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台湾每年元宵节都会举行灯展,并且每年承办的城市会不相同,本年正好在他的老家高雄举行。高雄有一条很浪漫的河,叫做“爱河”。人们过元宵节喜欢吃汤圆、猜灯谜,热烈非凡。
幼年过节的回想,就像是故土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小时分每年元宵节的前几天,美术教师会招集学生回校创造彩灯,一同规划、想构思,教师会给好的著作评分。假如自己的彩灯有时机被选出来在灯展上展现,他会觉得十分骄傲。元宵节当天,家人吃过晚饭后,就会相约赏灯展。
由于疫情原因,本年张耀之没能回到台湾。他计划元宵节当天在北京吃汤圆,经过网络视频的方法跟家人拜年送祝福,“这也是一种远距离的团圆。”
这两年元宵节,他还参与了我国文明视窗网络台举行的“我国文明大拜年”活动,上一年他在现场参与了节目录制,本年也将自己录制视频片段发送曩昔。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十分有含义的活动,也认识了许多资深的传统艺术家。
最令张耀之难忘的是2019年故宫的“上元之夜”,那是故宫首开夜场迎元宵佳节。其时在北京的张耀之,走运地抢到了票,目击了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在古城墙上闪烁展现,故宫——这个“最大的四合院”在那一夜无比艳丽耀眼。
“在一个可以代表我国的雄伟建筑里,‘上元之夜’出现出了传统跟现代的结合,其时我在现场感到十分震慑好玩,回想犹新。”张耀之说,那是人生中可贵的一次阅历。
本年,张耀之也过了一个风趣温暖的新年。由于澳门的气候跟台湾类似,并且防疫方针便当,他来到了澳门与朋友聚会、拜年、吃团圆饭,看舞龙舞狮,还观赏了澳门的花车游行扮演,“这儿的过节气氛跟我家园很像,一家亲嘛。”
大年初三,张耀之回到了北京,跟朋友一同吃饭看冬奥会,我国运动员们的优异表现让咱们看得热血沸腾。他说自己也被滑雪少女谷爱凌“圈粉”了,“我看了她在赛场上的表现和承受媒体采访时的讲话,觉得她太诱人了。”
跟大陆许多年青人相同,张耀之也喜欢戏弄自己是“北漂一族”。他特别喜欢胡同,现在租住在老胡同里,平常也喜欢到老城街逛逛,“这更能提示自己是在北京。”
决议留在北京也是偶尔的。2018年,张耀之从台湾初到北京玩耍,买了距离一个月的往复机票,前两周内他去了长城、故宫、香山公园、景山公园等多个闻名景点。在跟北京触摸后,他发现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城市,所以他坚决果断地拨了一通电话,远在台湾的母亲听到儿子说“妈,我想在这儿试一下”。母亲说,“你加油,假如能待得下来就待下来吧。”
这一番对话后,张耀之给自己的人生画出了一条新的路,原本计划用来玩耍的钱被留了下来,他开端在北京找作业,租了房,落了脚。
舞者身世的他,在大学结业后触摸到了戏曲扮演。“剧场是一个诱人的当地,能让自己学习到许多。”留在北京后,他曾在国家话剧院《战马》舞台剧中扮演,之后也在不同的剧场扮演。
现在张耀之除了拍戏,平常也会在舞蹈作业室教跳舞,有空的时分看书看戏“充电”,或是在剧场教训形体。他喜欢北京的四季清楚,“从前在台湾觉得节气跟气候没什么联络,自从来到北京后才发现阴历的节气原本这么准,说立春就立春,说大寒就大寒,我领会到了古人的才智。”
在岚台胞杨亚伦:预备逛庙会、猜灯谜
夜幕降临,花灯亮起,独归于元宵节的气氛渐起。
遭到疫情影响,2022年的元宵,杨亚伦又一次没能回台湾,而这现已是他接连第三年留在福建平潭(简称“岚”)新年、过元宵了。
“尽管没办法和家人们一同闹元宵,但日子需求典礼感,自己在大陆也要好好过才行。”杨亚伦说道,本年元宵,他预备和朋友一同去逛庙会、猜灯谜、吃平潭的特征小吃“咸食”。
杨亚伦是一名“90后”棒球教练,本年是他来大陆的第八年了。2014年,杨亚伦从台湾的一所大学机械专业结业,第一次跟着朋友乘着“海峡号”来平潭旅行后,深深地被平潭的沿海风景招引住。
“刚下船,迎面扑来的风很大很舒畅,天很蓝,海很清,像极了台湾的垦丁。”杨亚伦说道。之后,他便挑选来到平潭,开端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由于在校期间在炸鸡店的兼职阅历,所以,杨亚伦决议在平潭开一家炸鸡店,但成果却不如预期的顺畅。
之后在机缘偶然下,杨亚伦成为了平潭一所沙龙的棒球教练。杨亚伦从小就跟着爸爸看棒球赛,常常和哥哥、同学们打棒球。从小就对棒球十分入神的他也代表校园参与过许多竞赛,取得了不少奖项。出于对棒球的酷爱,对平潭的喜欢,让杨亚伦坚决果断挑选在平潭开端棒球专业推行练习,为此他专门考了我国棒球教练证、我国棒球裁判证等多个专业证书。
在这期间,他也取得了多项荣誉,“平潭第二届两岸约请赛四向杯”第一名、“两岸一同家园杯”第二名、“全国一带一路全国软式棒垒球福州赛区”第一名……
现在,平潭现已具有了多支棒球队,从无到有,从开端的张望,到现在的棒球渐热,杨亚伦是平潭棒球运动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少年时的棒球梦也在平潭落地开花。
回想起在台湾过的元宵节,杨亚伦用了“精彩”“庞大”来描述。他介绍,在台湾新年根本上从岁除持续到大年初三,然后就开端等元宵,“台湾每年会在一个当地举行大型的灯展,相较于其他当地的灯展,台湾的特征便是规划很大,各种花灯都有,咱们一同亲手制灯笼、写期望、煮元宵、猜灯谜,十分热烈。”
在台湾除了逛灯展以外,有时刻他还会和朋友买买刮刮乐玩。谈到两岸闹元宵的不同,杨亚伦说没有太多的不相同,两头的气氛都很稠密。
回想起刚来大陆的场景,杨亚伦说:“开端比较不习惯简体字的运用,许多简体字也不认识,最形象深入的便是移动付出和同享单车,看到他人买东西都是扫一扫,感觉自己掉队了。”
在平潭和朋友们过完年后,杨亚伦还乘坐动车前往本籍漳州走了走逛了逛,“找不到旧地址了,但这边的建筑工法跟台湾相同,尽管都讲闽南话,但口音仍是不相同。”杨亚伦说,2022年,期望家人身体都健健康康,有时机可以带他们也来大陆逛逛。
苏雍竣:最挂念台湾的家人和乡味腊肠
2022年2月1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就读研讨生的台湾学子苏雍竣,用闽南话给家人拍了一段“新春家书”,感动了许多大陆网友。
“我家人也很感动。”苏雍竣在承受汹涌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他现已近两年未能回台湾了,本年新年期间,他要在北京担任冬奥会自愿者而无法回家,所以他决议和在台湾的弟弟一同协作拍照,想用视频“云新年”方法留下一个留念,而视频里每个字都是他的真心话。
“阿公阿嬷,爸爸妈妈,抱愧本年由于在北京参与冬奥运动会的自愿者,无法回家新年,请原谅您不孝的儿子。但我在这儿,并不孑立,有同学、教师,还有全世界重视冬奥的人陪我一同新年,乃至连校长都来探望咱们呢。而我本年也行将结业了,小时分总是妈妈给咱们红包,她总会在上面写下给咱们每一个孩子的祝福。本年我长大了,换我包给妈妈红包,妈,你总是特别忧虑我身体,给我买各种的补品,但你真的别忧虑,我都有好好照料自己,也谢谢妈妈一向为咱们每一个人祈求,我也一向为妈妈以及我身边每一个人祷告,我信任,别离是暂时的,咱们终将团圆。”
这是他写给家人的一段话,情真意切,而他妈妈的回应也朴素感人,表现了一位母亲的坚毅、才智和对孩子的爱。
“亲爱的雍竣安全:在疫情下你说要去北京,我舍不得你去而哭了好几天,现已两年的新年你都没跟咱们一同新年了,在这特别的日子虽不能聚会在一同,要看顾保存你的身心灵,在这年代的跌宕起伏中赐你聪明才智才干决心,能经得起检测,祝你新年快乐!”
五年前,苏雍竣曾到北京参与辩论赛,也曾到过上海一家律师业务所实习,这些阅历让他萌发了到大陆开展的主意。2020年,他决议到大陆读书,但因疫情暴虐,故此母亲和家人都特别忧虑。
“我到大陆今后印证了我在2020年疫情当下仍决议来清华读书的决议一点也没错,不只疫情防控谨慎到位,更让我有更多的开展时机与舞台。”苏雍竣称, 为让家人定心,他会常常发一些相片和视频,让家人更多了解自己在大陆的实在日子。
“时刻久了,他们也就会比较定心了,也知道我在大陆日子得确实很好。”苏雍竣说,他到大陆读书后,常常会去大陆许多当地逛逛看看,也会常常拍一些反映大陆实在日子的短视频。
“我期望能透过本身的尽力,让咱们能看见大陆实在的姿态。”苏雍竣称,本年作为冬奥会自愿者,首要参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客流引导的自愿作业。
“这将是我人生很有含义的一段阅历。”苏雍竣称,即使因而不能回到台湾和家人一同新年,信任仍然值得。
“特别挂念咱们,尤其是台湾的一些滋味,例如最挂念或许便是台湾的腊肠,台湾腊肠尽管不是什么特别照料,但记住在每年新年的餐桌上,不论是阿嬷或是外婆家,那是一种家的滋味。”苏雍竣在视频中回想称。
李若筠:生日能蹭一点冬奥的福分真好
为了担任冬奥自愿者,台湾姑娘李若筠留在北京新年,她向远在宝岛台湾的家人们送去视频家书,祝福爸爸妈妈和妹妹们新年快乐、虎年吉利。中新网、中青报等多家媒体记录了李若筠迎候这个特别新年的心路历程。
“有时机参与冬奥,心里特别振奋。可以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让世界又一次看到北京风貌、我国风貌,我觉得是一件特别特别夸姣的事。”李若筠说。
李若筠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大三学生,她来自台湾新竹。作为冬奥自愿者,李若筠即将承当的作业内容是担任NOC助理,担任与运动员对接,带领他们在国家体育馆里做好预备,以便运动员们能顺畅参与开幕式。
李若筠说她从大逐个入校就得知2022年北京将举行冬奥,到现在大三可以顺畅参与其间,她有种梦想成真的夸姣感。
自从知道被选拔为冬奥自愿者后,李若筠就一向积极地参与校园组织的冬奥会自愿者练习。从2021年8月开端线上练习,到后来在线下学习心肺复苏,再到线上练习和线下排演相结合,让她收成颇多。
尽管不能与家人聚会,李若筠仍是经过视频向家人送去新春祝福。在视频中,她祝最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们新年快乐,“祝家人还有全部人在新的一年里都虎虎生风、虎年吉利、虎年行大运。”
偶然的是,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当天,也是李若筠的生日。离乡读书以来,她的生日往往都是在寒假或新年期间,常常由于过节被忘记。“可以在生日当天参与开幕式,是冬奥给我的一个最难忘、最特别、最温暖的生日礼物。”李若筠说,“我的生日能蹭上一点冬奥的福分真好。”
周恩贤:妈妈,我真的很挂念你炖的鸡汤
新年期间,在清华大学读大四的台湾学子周恩贤一段带着几分沙哑的声响向爸爸妈妈送新春祝福,并表明挂念妈妈炖的鸡汤的视频,让许多网友动容。
周恩贤2月2日在承受汹涌新闻采访时表明,由于接近结业校园里有些科研作业要忙,再加上疫情期间回家需求隔绝、比较不方便,他本年决议留在北京新年。
“这应该也是21年来,我第一次没在家新年。”周恩贤说,岁除之夜,校园交心肠为留校的同学们预备了年夜饭。他和几个留京新年的台湾学子一同在校园食堂聚会,吃了年夜饭。其时,有位研讨生学长提议,经过拍“新年家书”视频为家人送祝福、说心里话,所以就有了他这段“新春家书”视频。
“新年最挂念的是咱们家的年夜菜,由于真的都蛮丰富的,咱们家每次新年我妈都会煮一大桌(菜),有鱼、有虾、有肉。我最思念的应该仍是我妈妈炖的鸡汤。”周恩贤在视频中说,每次新年或许其他各种节日,妈妈总会花许多精力去预备鸡汤,鸡汤里会加当归、天麻等许多种中药材,期望给全家人都补上满满的元气。
“妈妈,今日是岁除夜,我在这边先预祝你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安全全安、健健康康,照料好身体。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记住要戴口罩,做好卫生防疫。我很快就会回去跟你们聚会的。”视频里,周恩贤送祝福的一同,对妈妈说,“咱们也隔了快一年没碰头了,可是我信任,不论是什么困难,都不会隔绝咱们的爱情。我是真的很挂念你(炖)的鸡汤。”
视频里,周恩贤尽管一向面带笑容,但说到“快一年没见”“很挂念妈妈炖的鸡汤”时声响越沙哑,乃至有点呜咽。
对此,周恩贤坦言,录视频时他很激动,确实有些呜咽、想哭,由于真的很想家,很挂念爸爸妈妈。大年初一(2月1日),他把这段视频发给了爸爸妈妈,并给爸爸妈妈打了电话。
“爸爸妈妈都说看了视频很感动。妈妈很交心很温暖,说‘尽管本年没办法聚会,但妈妈一向都在。你是最优异的儿子。等你再回家必定给你炖鸡汤,你想吃什么都炖给你吃。’”周恩贤快乐肠同享道。
蔡云咏:穿上红衣,在赛馆里过个冬奥年
“咱们是对日子特别有典礼感的人。”新年前,台湾女生蔡云咏在视频家书中开起打趣,那时,她还留在北京,现已预备好了新年的春联、福字。
对蔡云咏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回家团圆的新年,她要过一个含义特别的“冬奥年”。就读于我国传媒大学的蔡云咏是本届冬奥会的自愿者,新年前,他们现已连续进入闭环办理。
1月28日,蔡云咏向远在台湾的家人宣布视频家书,她快乐肠晒出自己预备好的红毛衣。
蔡云咏在视频中秀道,“这是我计划新年那天穿的衣服,喜庆吧!“视频中,她难掩对这个特别新年的等待,“我跟我的室友一块,拿了春联,拿了福字,一瞬间贴到门口,咱们直接在冬奥场馆过一个冬奥年!”
此前,蔡云咏跟汹涌新闻记者同享道,这次有幸中选为冬奥的宣告员自愿者,分属到花样滑冰的竞赛场馆。
惋惜不能回家新年,蔡云咏现已提早跟爸爸妈妈沟经过。 “咱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有含义的事,只需家人在,在哪都是过自家的年。”她还有一个新年期望,“期望疫情快点曩昔,咱们全部安全。”
姚中玉:盼着疫后能去台湾看望伯伯们
“由于疫情的原因,咱的联络也只能经过线上电话进行,在这儿我先给你们拜个早年,祝你们身体健康,阖家欢喜!也期望泽豪、柏安他们的学业成绩可以更进一步!”近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2019级本科生姚中玉在网上发了一条视频,为在台湾的伯父、三伯送上了新春的问好,并祝福两个侄子学业前进。
视频里,身穿冬奥会自愿者服装的姚中玉不忘告知伯伯们,他本年参与了北京冬奥会自愿者作业,不能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同新年了,但不用为他忧虑,由于校园供给了许多保证。他期望疫情之后能再回台湾看望伯伯们,也欢迎伯伯们来大陆探望他和家人。
说到这段祝福视频,姚中玉告知汹涌新闻,他爷爷是江苏徐州人,奶奶是台湾宜兰人,他自己出生于台湾,上小学时随爸爸妈妈一同来到徐州日子。不只如此,他姑姑一家现在也在大陆日子,这几年奶奶也一向在大陆日子。他的伯父、三伯家一向在台湾桃园日子,堂哥堂姐因作业原因经常也会到大陆出差,堂姐夫的老家在上海。因而,疫情之前,几家人来往两岸很频频。
姚中玉说,想到本年当自愿者不能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同新年,也怕时刻上不方便同爸爸妈妈一同跟伯伯们视频通话了,所以就在1月28日临“出征”冬奥的特别时刻,发了这样一条祝福视频寄予伯伯们。伯伯们经过交际账号看到后很快乐。
“泽豪、柏安是伯伯家的孙辈、我小侄子,他们一个快要参与相当于大陆高考的考试了,另一个快要中考了,所以祝他们学业前进。”姚中玉说,家人之间的爱情都很好,疫情阻断不了亲情。
冬奥会期间,姚中玉将在阪泉归纳服务中心担任赛会服务助理作业,近几天还在进行上岗前的练习。这个特别的新年,在自愿者驻地,他吃到了自己喜欢的肉丸、红烧猪蹄、剁椒鱼等美食。
“北京是一个宽广的大舞台,之前举行的许多大型活动我都惋惜地错过了,这次能以自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冬奥会这项世界赛事中,我感觉很荣耀、很有含义。”姚中玉说,为了能成功中选,他早在自愿者报名前就抓住经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参与校园组织的红十字会救助练习并取得了相应证书。
“我爸爸妈妈也觉得冬奥会是一场很重要的盛会,我能参与其间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他们也为我感到很骄傲。”姚中玉说,第一次新年不能回家,他在岁除跟爸爸妈妈通了长长的视频电话,还长途一同看了春晚。
聊起学业,姚中玉表明,他从小就对机械类、电子类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挑选了读北航机械工程系。“有或许的话,我想争取保研,未来持续在北航读研。”
姚中玉几年前就办好了大陆居住证、开通了移动付出账号,日常日子中坐高铁、坐飞机、订酒店等都很快捷、晓畅。这几年,他还认识了许多同在北京念书的港澳台同学,参与过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日子繁忙而充分。
他说,大陆的疫情防控作业做得很好,并且北京有许多扶持台生创业、工作的方针,充满了时机和期望,他计划完成学业后在大陆开展。
林敏:在山东威海的“家”过了个新年
关于身在温州肄业、家住台湾桃园市的大三学生林敏来说,由于疫情防控,14天的隔绝时刻成为这个新年回家聚会的最大阻止。
在来自山东威海的室友王小颖约请下,林敏在威海“家”里度过了一个热烈、难忘、夸姣的虎年新年。
年夜饭前,林敏和远在台湾的妈妈进行了视频通话,聊聊家常、互道问好。林敏说,这个新年能和室友到威海新年是一件既走运又夸姣的事。
“妈妈,咱们晚上要吃饺子,这边新年过节的时分都吃饺子。今日如同有两种馅,一种是驴肉,一种是韭菜和荠菜。”林敏在视频里告知妈妈自己在威海“家”中的见识。
由于疫情原因,林敏原本计划在温州的校园中就地新年。据台湾当局卫生业务主管部门网站音讯,自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2月14日,入境旅客可挑选3种检疫计划:一是入住防疫酒店14天及自主健康办理7天;二是入住防疫酒店10天并居家隔绝4天后,自主健康办理7天;三是入住会集检疫所或防疫酒店7天并居家隔绝7天后,自主健康办理7天。若挑选第三种计划,须持有“完好疫苗接种证明”。
“假如林敏回去的话,那假日根本都在隔绝傍边度过了,不如和我一同到威海新年。我跟妈妈说了之后,妈妈也爽性地说好呀,过来一同新年家里会更热烈。”在细心的室友王小颖提议下,林敏有了这次来威海新年的阅历。
尽管不能回家,但林敏在威海的日子既充分又快乐。写“福”字、贴对联儿、包饺子……这些关于林敏来说,都是人生傍边的第一次测验,她都乐在其间。闺蜜之间的共处轻松愉快,而王小颖一家人对林敏的关怀和照料,更是让林敏减弱了不能回家的少许丢失,让她倍感温暖。
“这次来小颖家住,感觉威海人真的很好客、很热心,让我就像回到了家相同。”林敏说。
“由于台湾桃园和威海的地理环境很类似,都是海边城市,所以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也比较相像,林敏在这儿新年,或许就没有那么想家了。”王小颖表明,新年期间,她和家人组织了许多活动,比方去刘公岛玩耍,去荣成看大天鹅,逛街买新衣服,组织得很充分。
两位权威的问好:相期以茶,百岁聚首
近来,96岁的大陆新闻学权威方汉奇,给台湾新闻学权威李瞻拜年的视频走红网络。最新音讯,98岁高龄的李瞻先生托付女儿李世宁录制了回拜视频。方汉奇“相期以茶”,李瞻回以“百年聚首”,两位白叟细数70载友谊,令人动容。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冯友兰先生在88岁那一年,写给同龄老友金岳霖先生的一副对联。意思是何止八十八岁,期望一百零八岁。
从“米寿”到“茶寿”,方汉奇先生和李瞻先生的这段视频拜年,不只是对高寿的夸姣祝福,还暗含着“再攀精力顶峰”之意。跨过百年沧桑,我在这头,你在那头,是一同走过更是无限期盼:念归期,盼团圆。这是近年来两岸沟通中的一段美谈,又一次表达了两岸同胞的“乡愁”。
1972年1月21日,闻名诗人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时至今日,这首《乡愁》已整整五十年。当年的乡愁影响了一代代人。这组视频,不只展现了两位大师真挚的友谊,更让全部人感触到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连、心灵相通。
跨过海峡,两位白叟的对话暖心、温情。方汉奇先生和李瞻先生都是新闻学界的大师,可谓门生不言下自成蹊,现在,他们的学生早已遍及世界各地,又带领着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大师之间的彼此挂念、夸姣祝福,恰如紧紧环绕的我国文明之根,代代相传、源源不绝,滋补出海峡两岸的枝繁叶茂、朝气蓬勃。
再过两天,全球华人将迎来归于自己的节日:新年。对我国人而言,新年是最盛大的传统佳节。这几天,有些朋友现已踏上了归乡之旅,也有许多朋友现已回到了温暖的家。团圆,便是眼下整体我国人在心中挂念的关键词。
不管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仍是广阔的大洋,都抵挡不住这样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的一个重要功用,便是提示。“年”,这个字眼的文明向心力,对两岸同胞而言是相同的,由于,一同的文明、一同的阅历、一同的回想,构成了同胞之间剪不断的精力枢纽。不管咱们身在哪里,都会想起远方的亲人和跟咱们有着相同的肤色、眼睛、言语和文明回想的人。
人生百年,已是大幸事,若还有一两至交对话举茶,可以彼此砥砺期许,实乃幸中之幸。两位大师在传奇人生中的相识相知,又何曾不是两岸我国人携手跨过前史、走向未来的缩影。
海峡潮声阵阵,前史巨流奔涌。快新年了,咱们都信任,韶光悠悠,年月荏苒,乡愁有来处,也必定有归处,谁也挡不住。
昆剧明星和“贵人”白先勇的拜年祝福
“本年是虎年,我由衷地祝福你们虎年安全吉利,期望你们‘小兰花班’的艺人们更上一层楼,艺术(水平)愈加提高!”
1月29日,在收到昆曲艺人俞玖林3天前的拜年视频后,台湾作家白先勇也经过视频方法送上回拜祝福。
在回拜视频中,白先勇表明,“我传闻你们这一次到北京去参与奥林匹克艺术节的扮演,有苏昆芳华版《牡丹亭》的精华版,开票第二天票就卖完了,并且应观众要求下午还加了一场。我听了这个很快乐,可见北京的观众对咱们芳华版《牡丹亭》情有独钟。”
他回想称,我还记住2004年第一次带你们到北京去,是在21世纪戏院扮演,那次现已很颤动了。媒体报导的标题说“芳华版《牡丹亭》使得昆曲的观众年岁下降30岁”,可见咱们这个戏招引了大批青年观众。现在芳华版《牡丹亭》现已演了快400场了,海内外咱们都对这出戏一片的好评。咱们到美国、到英国、到希腊、到新加坡,还有我国港澳台各地去扮演,都遭到咱们的欢迎。
“我对你们的期望是,期望把咱们昆曲艺术——这是咱们中华文明的珍宝——像你们教师那样传承下去,要让昆曲艺术持续在21世纪的舞台上重放光辉。我期望你们每一个人心胸宏愿,要把昆曲复兴起来。”白先勇寄语道,“芳华版《牡丹亭》现已做了很好的演示了,并且这一出戏也掀起了‘昆曲复兴运动’的序幕。你们现在差不多独立自主了,我期望你们把昆曲艺术持续传承下去。”
1月26日,俞玖林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向其昆曲演艺生计的“贵人”白先勇拜年。
他在拜年视频中回想起了自己与白先勇的往事:“良久没有见到您了,我很挂念您。《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到现在,现已演了将近18个年初了。之前每次扮演的时分,您都会带着咱们去演,包含白教师您带着咱们去校园,(到)大学生傍边去推行昆曲,作讲座、作演示。您和我讲,特别在剧本上要多下功夫,让我演了一个阶段之后,就把剧本拿出来从头再细心研读一下原著。”
“白教师,立刻便是阴历新年了,我在这儿给您拜年了,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永葆芳华!”视频最终,俞玖林作揖拜年,并用姑苏话问好了一声“新年好”。
白先勇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系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作为今世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白先勇著有短篇小说集《孤寂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舞台剧剧本《游园惊梦》,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终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终的贵族》等,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列传《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近年来,他致力于两岸昆曲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从头解读与推行,从头整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无名氏《白罗衫》,著有《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谈起芳华版《牡丹亭》,白先勇曾表明,“这个戏勾到了这个民族文明的DNA——一种潜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团体回想。这种内容,这种表情的方法,人们似曾相识,但却暌违已久。咱们在阅览《红楼梦》、唐诗宋词等的时分,或许现已沉淀了这种认识,可是经过昆曲这种极致的艺术方法,咱们才可以在舞台上活生生地看到,所以发生激烈共识。”
俞玖林1978年出生于江苏昆山,巴城黄泥山村人,系昆剧优异青年巾生艺人、国家一级艺人、我国戏曲最高奖项——第23届戏曲梅花奖得主。他于1998年7月结业于姑苏评弹校园昆剧班,后于南京艺术学院扮演专业学习结业。他曾师从石小梅,2003年拜师闻名昆剧扮演艺术家汪世瑜门下。
俞玖林2000年主演《长生殿》“唐明皇”一角荣获我国首届昆剧艺术节扮演奖;2001年主演《琴挑》潘必正一角荣获姑苏专业团队中青年艺人评比扮演金奖,并曾出访日本扮演,遭到好评;2004年出演芳华版《牡丹亭》柳梦梅,“一跤跌进青云里”,一鸣惊人。
除了主演芳华版《牡丹亭》,俞玖林还成功刻画了新版《玉簪记》、《西厢记》中一批经典人物。他先后荣获国家昆曲艺术抢救、维护和扶持工程要点扶持优异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要点赞助剧目、文华优异剧目奖等多项大奖。2014年,俞玖林还在家园成立了作业室,尽力探究昆曲传承的更多或许性。
据名城姑苏网此前报导,2002年,白先勇为了让昆曲招引更多的年青观众,他期望请年青的艺人,为青年学生进行演示扮演。看到之前俞玖林演的《牡丹亭·惊梦》后,他发现俞玖林的气质、嗓音和形象,像极了他心中的柳梦梅。被白先勇挑中成为芳华版《牡丹亭》男主角后,俞玖林正式拜师“巾生魁首”——第三届我国戏曲“梅花奖”得主汪世瑜,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魔鬼练习”。2004年,芳华版《牡丹亭》在台北国家大剧院首演,引起颤动,之后开端了“校园行”和“海外行”,连续登上美国、英国、希腊、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舞台。
98岁“诗词女神”叶嘉莹的真挚祝福
1月28日上午,南开大校园友总会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视频微博《98岁叶嘉莹先生送出新春祝福》:被98岁的“诗词女神”暖到了!叶嘉莹先生给港澳台和海外朋友送出新春祝福。先生终身流通各地,门生芳香,朋友遍天下。她祝福咱们健康安全,夸姣美满。
在短视频中,叶嘉莹教授表明:“诸位朋友,我是叶嘉莹,我现在现已是将近百岁的白叟了。我终身流通各地,最终久居在天津,台湾我当年也在那里教学教了许多年,香港、澳门我也曾在那里讲过课做过演说,美国和加拿大都曾经是我任教的当地。我真是可以‘吹嘘’说一句,我的朋友遍天下。”
“借这个新春的时机,我向我全部阅历过的当地的朋友,包含国内的、海外的,还有特别是台湾的我教过多年书的全部的朋友们夸姣美满,”叶嘉莹表明:“在现在这个灾疫盛行的时节,我更期望咱们都可以健康安全,我把我真挚的祝福传送给咱们,祝咱们新年快乐。”
揭露材料显现,叶嘉莹,女,1924年7月生,号迦陵。我国古典文学研讨专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明研讨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终身校董。
1978年暮春,叶嘉莹请求回国教学。1979年,她的请求得到同意,回到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执教三个月。尔后的二十余年,她的身影出现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免费教授中华古典诗词。2002年,叶嘉莹取得在华长时间居留证。2015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为叶嘉莹建筑的“迦陵学舍”正式启用,叶先生久居于南开园。
2019年8月18日,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前夕,叶嘉莹先生获聘南开大学终身校董。
87岁台湾老兵的游子乡愁和新春期望
新年将至,关于久居厦门的85岁弟弟高秉涛,台湾87岁老兵高秉涵很是挂念。他期盼疫情往后,提前来厦门与弟弟碰头,牵手同回山东菏泽老家。
“老兵有个口头禅,便是活着已做游子,身后不做游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高秉涵日前表明,两岸都是一家人,尤其是老兵,思念家园。
高秉涵提起,菏泽现在现已有了机场,他的弟弟久居在厦门,疫情往后、合适回家园的时分,他要先去厦门看弟弟,然后从厦门坐飞机到菏泽。高秉涵也期望,可以提前从台北起色到自己的家园。
高秉涵1935年出生于山东菏泽,13岁随老乡前往台湾。1991年,时年56岁的高秉涵受老乡的临终嘱托,初次将台湾老兵骨灰带回家园安葬。尔后,高秉涵坚持20多年责任寻亲,将100多位台湾老兵的骨灰带回家园,他也因而中选2012年感动我国年度人物。
据新华网早前报导,1992年,高秉涵抱着第一位老兵王士祥的骨灰“回家”。1995年,200多名当年从菏泽一路历经烽火和避祸来而来的人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由于赴台时年纪最小,在会里也最年青,被推选为会长。老兵们对高秉涵的嘱托便是:“你现在不能死,必定要等咱们死了,把咱们‘送回家’后才干死。”从那一回开端,抱老兵骨灰“回家”就成了高秉涵的任务。
高秉涵不只送老兵骨灰回家,每年清明或中秋还陪在世的同乡一道回来大陆故土。“我容许过他们,只需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同回去。”高秉涵说,“我抱着那一坛又一坛的,不是老兵的遗骨,而是满满的乡愁。就让咱们这一代人的乡愁把海峡填满吧,让今后回家的人路不再悠远。”
2021年,新华社《国家相册》推出《归来哟,归来》微纪录片,高秉涵便是主人公之一。微纪录片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是高雄市左营区吉利里里长刘德文。由于多年前一位白叟临终前的一句话,“里长,能不能帮我把骨灰送回家”,刘德文从此一次次背上沉重的骨灰坛,自费前往大陆各地,将一个个流浪的魂灵送回生命的原点。
高秉涵和刘德文,一位是20世纪40年代末来台的“外省人”,一位是宗族迁台已好几代的“本省人”。他们起先都是承受熟悉者托付,然后陌生人慕名而来,他们都义无反顾接下任务。看到《归来哟,归来》,他们回复新华社记者的话竟也是相同的意思:期望疫情赶快曩昔,还有骨灰等着要送回大陆。
海峡潮声阵阵,前史巨流奔涌,骨血亲情联合着两岸同胞,割不断、拆不散。高秉涵和刘德文还有一份一同的期望,便是期望亲人离散的悲惨剧不要重演,后代子孙再不要受动乱漂荡的人生痛苦。